字級
- 大
- 中
- 小





慧開法師蒞臨宏法社 正向樂觀談生死
2020-11-11
「真誠擁抱生命,坦然面對老病;自在迎接死亡,永續經營來生。」佛光山宏法社11月8日晚上7點半,禮請佛光山寺副住持慧開法師為170位的信眾講「生命的永續經營-瀟灑去來的心法祕笈」。
慧開法師開宗明義說,佛教講三世「過去、現在、未來」,基督教、伊斯蘭教也講來生,所以需要重新認識生命的內在本質,及十方三世的法界,同時擴展生命的永續經營。生命是永恆的,也是無限的,不會死亡的。生命在輪迴裡就解脫了,沒有所謂輪迴的問題。
死亡不只是生命的轉變作用,而是生命的轉變機制。慧開法師說,生命的延續其實就是靠著體內細胞不斷「死亡」與「新生」的自然機制來維持的。細胞的生命週期與汰舊換新的速率,會因器官組織部位及功能的不同而有所差異,從數日到數百日不等,可想而知「肉體本身」比我們所認知的還要年輕許多,千萬不要覺得自己老了,要留意的是需要有良好的原料及養分供應,影響著更新狀況及結果。
細胞的汰換機制,過了中年(平均約四、五十歲)之後,會逐漸遞減,老化衰退,到達無法繼續運作,終究停擺而自然死亡。慧開法師說,從大自然的運行觀點而言,肉體的「一期生命」是唯一合乎自然法則的「圓滿結局」;但,也有不死的「癌」細胞破壞了機制,嚴重威脅生命的延續與生存。了解了「死亡」與「新生」是生命進行曲的一體兩面,死亡其實一點都不可怕。
天下沒有不散場的筵席、不落幕的舞台、不畢業的學校,所以要善緣地好聚好散,身段優雅地下台,風光瀟灑地畢業,應該放下則放下,兒孫自有兒孫福。慧開法師送「生死自在四千萬—千萬不拖過人生的賞味期、千萬不要變成生命的延畢生、千萬要保留精神與體力作為往生之用、千萬要及早成立個人的往生後援會及互助會」,給希望善終瀟灑走一回的大眾。
慧開法師表示,人生沒有味道很辛苦,生命不要用機器來延續,必須要回歸到靈性關懷的層面,才能生死兩相安。一期生命的理想落幕「善終(自然死)」,是要好好地「活著」準備「往生」,「往生」到個人的信仰或者心目中的歸宿上,坦然接受「自然死」。並提醒不受到任何醫療干預,保留足夠的精神與體力,大腦才能保持意識清楚,而且「正念現前」,才能輕鬆愉快地「往生」。「預立選擇安寧緩和醫療意願書」只是應付法規所需,最終還是必須得到家人的認同與護持,確保自己的善終往生權益。
法師再次苦口婆心,一般人恐懼及誤解,以為肉體的死亡就是生命的終結,其實肉體的死亡就只是「一期生命」的結束,也是過渡下一期生命的開始,所以必須好好預作準備,才不致於迷失方向。佛教不會無謂地恐懼死亡,而是開示我們應該要發願求往生佛國淨土,這才是「生命永續經營」的具體實踐。
慧開法師開宗明義說,佛教講三世「過去、現在、未來」,基督教、伊斯蘭教也講來生,所以需要重新認識生命的內在本質,及十方三世的法界,同時擴展生命的永續經營。生命是永恆的,也是無限的,不會死亡的。生命在輪迴裡就解脫了,沒有所謂輪迴的問題。
死亡不只是生命的轉變作用,而是生命的轉變機制。慧開法師說,生命的延續其實就是靠著體內細胞不斷「死亡」與「新生」的自然機制來維持的。細胞的生命週期與汰舊換新的速率,會因器官組織部位及功能的不同而有所差異,從數日到數百日不等,可想而知「肉體本身」比我們所認知的還要年輕許多,千萬不要覺得自己老了,要留意的是需要有良好的原料及養分供應,影響著更新狀況及結果。
細胞的汰換機制,過了中年(平均約四、五十歲)之後,會逐漸遞減,老化衰退,到達無法繼續運作,終究停擺而自然死亡。慧開法師說,從大自然的運行觀點而言,肉體的「一期生命」是唯一合乎自然法則的「圓滿結局」;但,也有不死的「癌」細胞破壞了機制,嚴重威脅生命的延續與生存。了解了「死亡」與「新生」是生命進行曲的一體兩面,死亡其實一點都不可怕。
天下沒有不散場的筵席、不落幕的舞台、不畢業的學校,所以要善緣地好聚好散,身段優雅地下台,風光瀟灑地畢業,應該放下則放下,兒孫自有兒孫福。慧開法師送「生死自在四千萬—千萬不拖過人生的賞味期、千萬不要變成生命的延畢生、千萬要保留精神與體力作為往生之用、千萬要及早成立個人的往生後援會及互助會」,給希望善終瀟灑走一回的大眾。
慧開法師表示,人生沒有味道很辛苦,生命不要用機器來延續,必須要回歸到靈性關懷的層面,才能生死兩相安。一期生命的理想落幕「善終(自然死)」,是要好好地「活著」準備「往生」,「往生」到個人的信仰或者心目中的歸宿上,坦然接受「自然死」。並提醒不受到任何醫療干預,保留足夠的精神與體力,大腦才能保持意識清楚,而且「正念現前」,才能輕鬆愉快地「往生」。「預立選擇安寧緩和醫療意願書」只是應付法規所需,最終還是必須得到家人的認同與護持,確保自己的善終往生權益。
法師再次苦口婆心,一般人恐懼及誤解,以為肉體的死亡就是生命的終結,其實肉體的死亡就只是「一期生命」的結束,也是過渡下一期生命的開始,所以必須好好預作準備,才不致於迷失方向。佛教不會無謂地恐懼死亡,而是開示我們應該要發願求往生佛國淨土,這才是「生命永續經營」的具體實踐。
最新消息
鳳山二會贈公益吉祥米 關懷後庄弱勢家庭
2025-08-23溫哥華方廣分會參與公園清潔 維護城市綠意
2025-08-23西來大學宿舍翻新竣工 舉行灑淨祈福儀式
2025-08-23怡保自然療癒工作坊 啟動身心靈平衡
2025-08-23東京佛光人捐贈白米 支持社會福祉協議會
2025-08-23怡保押花藝術工作坊 領悟把握活在當下
2025-08-23【星雲大師全集19】佛教管理學.佛法的管理法⑮
2025-08-23普中管樂團音樂公演 畢業校友助力創造感動時刻
2025-08-22印尼佛教學院學生回到佛光山 心保和尚殷切勉勵
2025-08-22北區協會區務會議 凝聚推進發展方針
2025-08-22
相
關
消
息